<form id="xdzvd"></form>
    <form id="xdzvd"></form>

      <address id="xdzvd"><listing id="xdzvd"></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xdzvd"><form id="xdzvd"></form>

      <noframes id="xdzvd">
      首頁 信用證 貿易術語 | 合同 貨運貨代 外貿單證 | 利用外資 涉外工程 | 法律法規 外貿律師
      反詐騙 風險防范 案例文章 | 融資 海事海商 知識產權 | 境外投資 WTO | 訴訟仲裁 法律咨詢
      站內搜索
      熱詞:詐騙罪 信用證 UCP 電子提單 托付 匯付 FOB 風險防范 WTO 國際貿易
       您現在的位置: 國際貿易法律網 >> 貿易術語 >>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 正文
      337條款
      信息來源:國際貿易法律網 發布時間:2012-4-1 17:01:25 閱讀次數:次 我要評論
      分享到:

      美國“337條款”是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簡稱,現被編匯在《美國法典》第十九編1337節。

      主要內容是“如果任何進口商品存在不公平競爭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指侵犯美國版權、商標權、專利權和實用新型設計方案等知識產權)可能對美國產業造成抑制,ITC可以應美國國內企業的申請進行調查!

      立法目的在于防止美國產業因進口產品的不公平競爭而遭受損害,特別是在知識產權方面。

      適用“337條款”的實質條件:(1)法定保護對象:專利權、版權、注冊商標、掩膜作品。(2)這些不公平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的主體包括所有人、進口商、承銷人,也包括上述主體的代理人。(3)存在相當的美國產業。(4)存在不公平方法或者做法。(5)對美國相當產業或者貿易造成了破壞或破壞的威脅。

      “337條款”將美國進口中的不正當貿易分為兩類:一般不正當貿易和有關知識產權的不正當貿易!耙话悴徽斮Q易做法”指所有人、進口商、承銷人將產品進口到美國或進口后銷售過程中的不正當方法和不正當行為。但其構成非法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美國存在相當行業或該行業正在建立過程中。二是其損害達到了一定程度!坝嘘P知識產權的不正當貿易”指所有人、進口商、承銷人向美國進口,為進口而買賣或進口后在美國銷售屬于侵犯了美國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商標權、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的產品的行為。只要美國存在與該產業相關的行業或正在建立該行業,有關知識產權的不正當貿易做法即構成非法,而不以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為要件。

      美國337調查是指美國針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主要是知識產權侵權采取的一種措施。美國的337條款調查既可以由廠商向ITC提起,也可以由ITC自行發動。遭遇337調查的企業一旦被裁決侵犯了申請人在美國有效的知識產權,被訴企業將面臨驅逐令和制止令。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術語
      網友評論:
      數據載入中,請稍后……
      本欄目熱點圖片
      返回首頁 回到頂部
      本站推薦
      排行榜
      站外搜索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在線投稿 | 使用幫助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本站所載文章僅供參考,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國際貿易法律網 版權所有
      法律咨詢電話:13315171023 QQ:1215545143
      郵箱:jiaqingkun@126.com 技術支持:眾旺互聯 
      国产精品一线AV导航
        <form id="xdzvd"></form>
        <form id="xdzvd"></form>

          <address id="xdzvd"><listing id="xdzvd"></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xdzvd"><form id="xdzvd"></form>

          <noframes id="xdzvd">